在稻田中养殖小龙虾,是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,充分利用人工营造的生态系统,使小龙虾与水稻互利共生。小龙虾能清除稻田中的杂草、害虫,同时其排泄物及残饵可供水稻生长利用;而水稻又能为小龙虾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,二者互惠互利。
1、秧苗栽植初期,田水宜浅;随着小龙虾和水稻的不断生长,尽可能提高水位,只要水深不影响到水稻生长、抽穗、扬花即可;水稻收割后加满水。在控制水位的同时还要观察水质的变化,做好水质的调控工作。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定期换水,每次换水1/5,高温季节尤其要注意换水。
2、每隔15~20d,每亩用3~7kg生石灰化水泼洒;在水体清瘦时施经发酵的粪肥肥水;水质过肥时用EM菌、光合细菌等生物制剂改良水质。
3、小龙虾疾病预防在小龙虾稻田生态养殖模式中,要做好小龙虾疾病的预防工作。在调控好水质的同时,还要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三黄粉等中草药来增强小龙虾的抗病能力,高温季节在饲料中添加肝胆利康散等中草药制剂,减少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。采用小龙虾稻田生态养殖模式,可将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起来,使二者互利共生,充分发挥农田的生产力,提高农田经营的经济效益。
一方面小龙虾可为水稻清除杂草和害虫,有效防止水稻病害的发生,同时小龙虾的代谢产物及残饵作为肥料供给水稻,能有效促进水稻的生长。
另一方面,水稻为小龙虾提供了良好的栖息、生长环境,同时在生长过程中利用小龙虾的代谢产物及残饵作为营养,净化了虾田的水质,对小龙虾的疾病发生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,为小龙虾高产提供了基本保障。采用小龙虾稻田生态养殖模式,由于养殖环境好,小龙虾抗应激反应的能力增强,养殖过程中可以基本不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来防治疾病。